首页 幸孕之旅 好孕百科
免疫性卵巢炎致卵巢功能下降
2025-08-12 15:27

免疫性卵巢炎是一种因自身免疫紊乱引发的卵巢慢性炎症,其以卵巢组织被自身抗体攻击、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,会逐步破坏卵泡结构与功能,最终导致卵巢功能下降甚至早衰。与感染性卵巢炎不同,这类疾病的核心是 “免疫系统敌我不分”,因此治疗需兼顾抗炎与免疫调节,同时结合生殖辅助技术保存生育力。​

 

免疫攻击:卵巢功能衰退的 “隐形推手”​

 

正常情况下,卵巢作为女性的 “生殖核心”,其卵泡的生长、发育与排卵依赖于精密的免疫平衡。当免疫系统异常激活时,机体可能产生抗卵巢抗体、抗透明带抗体等自身抗体,这些抗体如同 “错误的信号弹”,引导免疫细胞攻击卵巢组织:一方面破坏颗粒细胞功能,导致卵泡刺激素(FSH)受体敏感性下降,卵泡无法正常发育;另一方面加速原始卵泡的闭锁,使卵巢储备功能(AMH 水平)骤降。临床数据显示,免疫性卵巢炎患者中,约 60% 会在发病 2 年内出现月经稀发,30% 会进展为卵巢早衰(FSH>40IU/L),自然受孕率不足 15%。​

 

精准诊断:拨开免疫紊乱的 “迷雾”​

 

诊断免疫性卵巢炎需结合临床症状、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特征。患者常表现为不明原因的月经周期延长、经量减少,部分伴随潮热、失眠等围绝经期症状。实验室检查是关键:抗卵巢抗体、抗透明带抗体阳性是重要标志;同时可见 AMH 水平降低(<1.1ng/ml)、FSH 升高(>10IU/L),但染色体核型正常(可与先天性卵巢早衰鉴别)。盆腔超声可能显示卵巢体积缩小(<3ml)、窦卵泡数减少(<5 个),部分可见卵巢实质回声增强,提示炎症浸润。此外,需排查其他自身免疫病(如甲状腺功能亢进、系统性红斑狼疮),因为它们常与免疫性卵巢炎合并存在。​

 

多维干预:从免疫调节到生育力保护​

 

针对免疫性卵巢炎导致的卵巢功能下降,治疗需分阶段制定策略。急性期以免疫抑制与抗炎为主:常用糖皮质激素(如泼尼松)抑制免疫反应,减少抗体产生,同时联合羟氯喹调节免疫细胞活性,保护卵巢组织;对于合并甲状腺等其他腺体受累者,需同步治疗相关疾病。在卵巢功能部分恢复后,应尽早启动生育力保存:对于仍有少量窦卵泡的患者,可采用低剂量促排卵方案(如微刺激)获取卵子,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形成胚胎冷冻保存;若卵巢储备已严重下降,可考虑卵巢组织冷冻 —— 在腹腔镜下取出部分卵巢皮质冷冻,待病情稳定后再移植回体内,目前该技术的卵子复苏率可达 40%~50%。对于卵巢功能完全衰竭者,捐赠卵子试管婴儿则是实现妊娠的有效途径。

微信图片_20250328165214.jpg

My title My title page contents My title My title page cont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