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感染引发的炎症性疾病,若未及时治疗,炎症反复刺激可导致输卵管黏膜粘连、管腔狭窄甚至梗阻,成为女性不孕的主要元凶之一。据统计,盆腔炎患者中约 30% 会出现输卵管梗阻,其中双侧梗阻者自然受孕率不足 5%。针对这一问题,需通过精准诊断与阶梯化治疗,重建输卵管功能或开辟替代受孕路径。
梗阻机制:炎症引发的 “管道封锁”
盆腔炎多由淋病奈瑟菌、衣原体等致病菌上行感染所致,炎症初期会导致输卵管黏膜充血水肿,纤毛细胞受损;若感染持续或反复发作,黏膜溃烂后会引发纤维组织增生,使输卵管管腔粘连、扭曲,最终形成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梗阻。梗阻部位不同,危害也存在差异:输卵管近端(间质部、峡部)梗阻会直接阻断精子与卵子的结合通道;远端(壶腹部、伞端)梗阻则可能形成输卵管积水,积水反流至宫腔还会干扰胚胎着床,使试管婴儿成功率降低 20%~30%。
精准诊断:明确梗阻部位与程度
诊断盆腔炎所致输卵管梗阻需结合病史与影像学检查。首先,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盆腔炎病史、下腹痛、发热等症状,妇科检查时若触及附件区增厚、压痛,需高度怀疑输卵管病变。进一步检查中,子宫输卵管造影(HSG)是首选方法,通过向宫腔注入造影剂,可清晰显示输卵管是否通畅、梗阻部位及积水情况,其准确率达 85% 以上。对于造影提示梗阻的患者,建议再行腹腔镜检查,这是诊断的 “金标准”—— 既能直观观察输卵管形态、粘连程度,还可同时进行粘连分离术,实现诊断与治疗一体化。
阶梯治疗:从疏通管道到辅助生殖
治疗方案需根据梗阻程度、患者年龄及生育需求制定。对于轻度近端梗阻(如峡部粘连),可采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,通过导管高压注入液体分离粘连,术后通畅率约 60%,适用于年轻且卵巢功能良好的患者。远端梗阻伴积水者,腹腔镜下输卵管造口术、粘连松解术是常用术式,能恢复输卵管伞端拾卵功能,但术后 1 年内异位妊娠风险较高(约 10%~15%),且 2 年后梗阻复发率可达 40%。若术后 1 年未受孕,或为严重双侧梗阻、合并卵巢功能减退者,建议直接选择试管婴儿技术,通过取卵体外受精绕开输卵管障碍,同时在移植前处理输卵管积水(如穿刺抽吸或结扎),可显著提高妊娠成功率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