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男性不育症中,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是最难解决的类型之一,患者睾丸内几乎无法产生精子或产生的精子极少,传统取精方法往往难以获得可用精子。睾丸显微取精技术的出现,为这类患者在试管婴儿治疗中带来了曙光,通过精准定位睾丸内的生精组织,提高了获取精子的成功率,让更多家庭有机会实现生育梦想。
技术适用的核心人群
睾丸显微取精技术主要适用于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,这类患者的输精管通常通畅,但睾丸生精功能存在障碍。常见适用情况包括:先天性因素如 Y 染色体 AZF 区缺失、克氏综合征(染色体核型为 47,XXY);后天因素如腮腺炎性睾丸炎、化疗或放疗导致的睾丸生精功能损伤;以及不明原因的特发性无精子症。与梗阻性无精子症不同,这类患者无法通过附睾穿刺获取精子,而睾丸显微取精技术能在睾丸内寻找可能存在的局灶性生精区域,为试管婴儿中的 ICSI(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)技术提供精子来源。
技术操作的关键流程
睾丸显微取精技术需在高清手术显微镜下进行,操作流程严谨且精细。首先,患者在全身麻醉下接受手术,医生在显微镜放大 10-20 倍的视野下切开睾丸白膜,暴露曲细精管。由于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的生精组织可能呈局灶性分布,医生需仔细观察曲细精管的形态 —— 生精功能正常的曲细精管通常较粗、颜色透亮,而无生精功能的则较细、呈暗白色。随后,选取可疑的生精组织进行提取,避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。
提取的组织需立即送实验室处理,实验室人员通过研磨、离心等方式分离出精子,若发现活动精子,可直接用于 ICSI 受精;若精子数量较少或活力较差,可进行冷冻保存,待卵子取出后解冻使用。手术结束后,睾丸切口进行精细缝合,整个过程对医生的显微操作技巧要求极高,需在保护睾丸功能的同时最大限度提高取精成功率。
技术应用的显著优势
相比传统的睾丸穿刺取精或切开取精技术,睾丸显微取精具有明显优势。传统方法盲目性较大,可能因取精部位不当导致取不到精子,且反复穿刺会增加睾丸损伤风险。而显微取精在显微镜下精准定位生精组织,能显著提高精子获取率,对于克氏综合征患者,取精成功率可达 50%-60%,远高于传统技术的 20%-30%。同时,该技术能减少对睾丸血管的损伤,降低术后血肿、感染及睾丸萎缩的风险,保护患者的睾丸功能。此外,一旦获取到精子,结合 ICSI 技术,受精成功率可达 70% 以上,为患者带来较高的妊娠希望。
技术实施的注意事项
睾丸显微取精技术虽为患者带来希望,但也需注意相关问题。术前需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,包括染色体核型分析、Y 染色体微缺失检测、激素水平测定及睾丸超声检查,以预测取精成功率。术后患者需注意伤口护理,避免剧烈运动,防止伤口裂开或感染。由于该技术存在一定的失败率(约 30%-40%),患者需做好心理准备,避免过度焦虑。若首次取精失败,可在身体恢复后考虑再次手术,但需间隔 3-6 个月,让睾丸有足够的修复时间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