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幸孕之旅 好孕百科
试管婴儿促排方案如何规避卵巢过度刺激风险
2025-08-12 15:15

在试管婴儿治疗中,促排卵是获取优质卵子的关键环节,但这一过程如同 “在钢丝上行走”—— 既要诱导卵巢产生足够数量的卵泡,又需警惕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(OHSS)这一潜在风险。OHSS 以卵巢增大、腹水、胸水为主要特征,严重时可能引发血栓、肝肾功能损伤,因此科学制定促排方案是规避风险的核心。

 

精准评估:定制方案的 “安全基线”​

 

规避 OHSS 的第一步是对患者进行全面的风险分层。通过基础窦卵泡数(AFC)、抗苗勒管激素(AMH)水平及体质量指数(BMI)等指标,可识别高风险人群:AFC>15 个、AMH>3.5ng/ml 的患者,卵巢对促排卵药物敏感性更高,属于 OHSS 高发群体。针对这类人群,需摒弃传统的 “大剂量促排” 思路,采用低刺激方案(如微刺激、温和刺激),从源头减少卵泡过度发育的可能。而对于卵巢储备功能低下者,虽需适当提高药物剂量,但仍需通过动态监测避免过度刺激。​

 

药物选择:平衡效果与安全的 “双刃剑”​

 

促排卵药物的种类与剂量是调控风险的关键。高风险患者优先选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(GnRH-Ant)方案,其可通过及时抑制促黄体生成素(LH)峰,降低卵巢过度反应的概率。与传统的 GnRH 激动剂方案相比,拮抗剂方案能减少促排卵药物总用量,缩短用药时间,使 OHSS 发生率降低约 40%。在药物剂量上,采用 “小剂量起始、缓慢递增” 原则:高风险人群初始剂量通常不超过 150IU / 天,根据卵泡生长速度逐步调整,避免一次性大量用药引发卵泡 “爆发式” 增长。​

 

全程监测:及时止损的 “预警系统”​

 

促排期间的动态监测是防范 OHSS 的 “防火墙”。通过阴道超声监测卵泡数量及大小,结合血清雌激素(E2)水平检测,可精准判断卵巢反应。当直径>12mm 的卵泡数超过 15 个,或 E2 水平>5000pg/ml 时,提示 OHSS 风险升高,需立即采取干预措施:暂停促排卵药物,改用 GnRH 拮抗剂控制卵泡继续生长;必要时取消新鲜胚胎移植,将胚胎冷冻保存,待卵巢恢复后再行冻胚移植。对于已出现轻度 OHSS 症状(如腹胀)的患者,及时补充白蛋白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,减少腹水生成。

微信图片_20250328165214.jpg

My title My title page contents My title My title page cont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