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男性生殖健康领域,精囊炎看似局部的炎症问题,却可能成为阻断生育之路的 “隐形杀手”。当精囊炎持续进展或反复发作时,可能引发无精症,让男性的生育梦想蒙上阴影。
精囊炎与无精症的 “隐秘关联”
精囊作为储存和分泌精浆的关键器官,其分泌的液体占精液体积的 60%~70%,为精子提供生存和活动的微环境。当精囊发生炎症时,致病菌(如大肠杆菌、葡萄球菌)会破坏精囊黏膜,导致精浆成分异常 —— 白细胞增多、酸碱度失衡,甚至出现血液混入精液(血精)。更危险的是,炎症可能蔓延至输精管、射精管等邻近结构,引发管腔粘连、梗阻。若梗阻部位靠近附睾尾部或输精管壶腹部,精子无法正常排出,便会形成梗阻性无精症。此外,长期慢性炎症还会降低精囊的分泌功能,导致精浆量不足,进一步抑制精子活力。
精准诊断:揪出 “梗阻元凶”
诊断精囊炎相关的无精症需结合多维度检查。首先,精液分析是基础 —— 连续 3 次离心检查均未发现精子,可确诊无精症;同时若精液量少于 1.5ml、pH 值低于 7.2,提示可能存在精道梗阻。其次,经直肠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精囊形态:炎症状态下精囊会表现为扩张、壁增厚、内部回声不均。而输精管造影或磁共振水成像(MRCP)可精准定位梗阻部位,明确是否由精囊炎蔓延所致。此外,血液激素检查(如 FSH、LH、睾酮)有助于区分梗阻性与非梗阻性无精症 —— 前者激素水平通常正常,后者多伴随 FSH 升高。
阶梯治疗:打通生育通道
治疗需根据梗阻程度和炎症状态制定方案。对于轻度炎症引发的不完全梗阻,优先采用抗生素治疗(如喹诺酮类、头孢菌素),结合 α 受体阻滞剂(如坦索罗辛)松弛平滑肌,改善精道通畅性,疗程通常为 4~6 周。若药物治疗无效,或存在明确的输精管、射精管梗阻,需通过手术解除梗阻,如精囊镜探查术 —— 在直视下清除精囊内的脓液、结石,松解粘连组织;对于输精管吻合术,适用于输精管段梗阻的患者,术后通畅率可达 60%~70%。对于严重梗阻无法手术者,可通过睾丸穿刺取精(TESE)联合试管婴儿技术(ICSI)实现生育。
